我是不想要影響力,還是我害怕失敗?

我是不想要影響力,還是我害怕失敗?蘇倚恩

也許我可以接受我身為一個人的複雜性,也就是即使我確實想要發揮影響力,但暫時還沒找到適合的策略,我還是很棒。

我是不想要影響力,還是我害怕失敗?

上週放假去了台北、宜蘭,回家路上一口氣聽了 6 集《Master of None 沒事找事》,主持人是薩泰爾的 Sunny 與伊生診所的 Shawn,這是一檔討論醫療和表演藝術領域實踐轉型過程的 Podcast。

聽著兩位創辦人談論他們的願景,再談論他們創業歷程遇到的挑戰與解決問題的嘗試,我一方面覺得「太帥了」,一方面也思考著,教育也有辦法這樣嗎?

我有一陣子不太提願景了,因為「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,活出幸福的人生」聽起來實在太過巨大,或者說太過理想。

如果希望盡我所能實現這個願景,那我可能必須選擇犧牲短期樂趣的長期策略,直白一點,我可能不能這麼隨心所欲地讀我覺得有趣的書、寫我想寫的文。

更何況我根本想不到非脂肪式增長的擴大影響力的手段。

什麼是脂肪式增長?如果我原本每週可以花 5 小時跟 5 個學生個別諮詢,改成每週花 20 小時,那麼即使我增加了服務的學生數量,但「產出/投入」並沒有提升、效率並沒有提升,增加的只是脂肪。

(關於脂肪式增長,歡迎參考:Aha |周賢:教育創業如何突破 「人的物理有限性」?(下) | by 栗子南瓜 |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| Medium

所以我試著接納自己,我告訴自己,即使我不追求影響力,我還是很棒。

但很奇怪的是,看到 Portaly 的創作者年會、看到 School 28 第四屆招募即將開跑、看到《只要兩小時,寫完七日份文章》之類的文章,我還是會感到焦慮,我還是會思考: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多?

我想起佛洛依德,他認為人有一種無意識產生的心理防衛機轉(Defense mechanism),其作用是包護自我、維持自我意象以降低焦慮。

我真的不想要影響力嗎?我是對於改變世界沒有興趣,還是害怕宣稱了這樣的願景,卻找不到好的槓桿,所以不再強調影響力?

我想我確實期待更多人成為他自己,同時,我也對於自己無法找到能創造系統性改變的策略感到焦慮,因而想要逃離這份沈重的願景,以免有人以「影響力的大小」來衡量我的價值。

不過,也許我可以接受我身為一個人的複雜性,也就是即使我確實想要發揮影響力,但暫時還沒找到適合的策略,我還是很棒。

找到適合的策略之前,先找到夥伴

我仍在尋找自己的角色、定位,而且跟我希望能夠兼顧「能做」與「想做」的事,不只是考慮自己能做到什麼,也要考慮「在自己做得到的眾多事情當中,哪些是我真正想做的」。

這也是我想要繼續更新文章、並且選擇電子報作為主要發佈管道的原因:在我想到我可以做什麼之前,也許我可以持續地寫作,分享我尋找路徑的歷程。

也許有些人也在意我所在意的,也許他們會因為我的文字而受到啟發,或者會回覆電子報,和我分享他們的想法,而他們的想法,可能也會刺激我產生新的點子。

《Master of None 沒事找事》第三集尾聲,Sunny 提到她對影響文化產業的思考,我覺得講得太好了所以打成逐字稿:

我是具體很想要去影響這個環境,我後來發現說,欸我不能只是跟一些人講說我想要做這件事情,我是應該要去、盡可能地去把我的知識、去把它寫下來,或是我感受到的事情去寫下來,去觸及到價值觀跟我相符的人,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工作一點什麼。對,這就是為什麼我要開通電子報的理由。

而 Shawn 的回應也很生動,他說,公開說出自己的理念和實踐的歷程,就像是人類在尋找其他生命一樣,努力地向外發射電波「咪咪咪咪咪咪」,想要看看有沒有人「咪咪咪咪咪咪」回來。

《成為自己的路上 On Becoming Myself》就是我的電波,期待收到你們的回覆。


用閱讀或寫作取代社群或短影片

入伍兩個月,在平日手機受管制的對比之下,週末的螢幕使用時間顯得十分浪費,浪費本該好好寫論文、好好閱讀、好好陪家人的時間。

下部隊之後,除了就寢時間,已經不再管制手機了。

我發現,我拿出手機滑 Instagram, Facebook, YouTube,多數時候只是為了殺時間,感到無聊 – 滑短影音 – 獲得滿足,無聊就滑手機已經成為無意識的制約行為。

於是我開始嘗試用閱讀或寫作取代社群或短影片。

我在 iPhone 桌面創了一個叫做「時間黑洞」的 APP 資料夾,把 Instagram, Facebook, YouTube, Threads, Dcard 都丟進去,然後把這個資料夾放在 Substack 旁邊(寫作平台,類似 Medium、方格子,發文會自動寄送電子報給訂閱者)。

所以每次我下意識地想點開社群,我就會看到他們藏在資料夾裡面,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提示,提醒我去讀文章,如果沒有什麼想讀的文章,就打開 Heptabase,自由書寫或感恩日記。

我一方面覺得自己很棒,想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方法,一方面也不希望帶來焦慮,因此我決定跟大家分享三篇這幾天讀到的好文,是很溫暖的那種文字,是我會想學起來的那種文字。

希望你們閱讀時,也可以體驗到我閱讀時的爽感。

我想強調的一直都不是高效率_ver.01 – by Sunny – 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 (substack.com)

重點是你省下來的時間要用在哪裡? – by 劉揚銘 – 斑馬通信 (substack.com)

公式殺死了興趣 – 🍃 leafwind.tw (substack.com)

延伸閱讀:我為什麼寫作?

我還在探索發布內容的最佳管道,除了電子報,也同時經營以下平台,有時會同步發佈,有時不會。如果你喜歡,請訂閱電子報!

Substack 電子報|成為自己的路上|On Becoming Myself
Website|蘇倚恩 iansuedu.com
Facebook|蘇倚恩
Instagram|@iansu.edu.tw

探索更多來自 蘇倚恩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