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教育哲學與108課綱

教育哲學與108課綱,Photo by Sincerely Media on Unsplash

哲學聽起來好像很可怕,但如果講人話,教育哲學其實就是教育理念。

一個老師搞清楚自己的教育理念,當然是很重要的:教育的目標是什麼?學習是什麼?學習的目的是什麼?學校是什麼?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?我希望學生學到什麼?知識是怎麼來的?這些基本上就是教育哲學在探討的問題。

教育哲學:教育手段的選擇標準

讀教育哲學可以幫助你釐清「過去有哪些看待教育的方式」。

有些人認為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系統化的知識,有些人認為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思考。有些人認為學校是學校,應該和出社會後的生活有所不同,前者是為了後者準備,也有些人認為學校應該是一個小型的社會,適應學校就能適應社會。

上面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但不同的教育哲學,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、師生關係、學校型態。缺乏核心教育哲學的教師,面對琳琅滿目的教學法,並沒有一個「選擇的標準」,因此常常跟著潮流,一下用翻轉教學、一下用小組討論,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個教學法。

聽我講了那麼多,就是想強調教育哲學的重要性。

延伸閱讀:我的故事:我的教育理念演變史

教育哲學怎麼學?

每間大學的師培中心一定都有「教育哲學」這門課,但老實說我認為教育哲學不該被獨立出來讀,沒有教育史的教育哲學,就好像脫離情境脈絡的學科知識,對師培生來說一點都不好玩,而且也一點都不覺得它重要。

教育史,講清楚一點應該要叫「教育哲學發展史」,我自己是先讀過教育哲學專書,再讀教育史專書,我發現念教育史的時候,各種教育哲學之間的關係、誰承接誰的思想、誰反對誰的思想,突然都變得清楚明瞭了!

這邊推薦各位林玉体教授的《西洋哲學史》(文景書局出版),看它再版到14版就知道多值得買了。

108課綱的教育哲學:建構主義學習觀

新課綱以建構主義為基本哲學概念,搭配少部分後現代理論的自主學習,而建構主義的教學又奠基於杜威的教育哲學。

這個立場的教育哲學認為:知識是在學生的親身經驗中被建構出來的,也就是「知識的灌輸」這件事是不成立的,必須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、拓展自己的經驗,最終探索出新的知識,教育哲學進一步影響教材教法,所以「探究式教學」、「情境式學習」這些名詞也就跑出來了。

這一次的教改,在哲學上其實有很大的改變,在學習各種新教學方法、教師社群、公開觀議課之前,教師的教育哲學應該要先被翻轉,教師的工作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,而是「學習經驗的設計師」

最後來推薦一下書,我首推藍偉瑩老師的《教學力》(親子天下出版),排版友善而且很簡單易懂,如果想用一本書快速了解新課綱的教育哲學、教材教法,那教學力會很適合你。

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杜威思想的話,可以直接去讀杜威本人寫的《經驗與教育》(聯經出版),但後者排版比較醜而且確實有點難念。

延伸閱讀:《瑟谷: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》閱讀心得:信任和支持是孩子展現天賦的關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