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瑟谷: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》閱讀心得:信任和支持是孩子展現天賦的關鍵

瑟谷,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

在一般公立學校,小孩面對著被安排好的課程、考試,身邊的大人告訴他們:照著我們的建議生活就對了,照著做就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。

孩子照著大人的安排走,卻只有少數孩子能夠在這套遊戲規則中獲得成就感。於是我們教出迷茫害怕失敗對學校生活不滿意的孩子。

有沒有什麼辦法,能夠教出充滿內在力量、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、自動自發、知道自己可以面對挑戰並解決問題的孩子?《瑟谷: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》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實踐理想教育的靈感。(書籍購買 | 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

傳統教育、進步式教育和瑟谷教育

想要理解瑟谷教育模式,可以從它和傳統教育、進步式教育的差異說起。

我們可以將起源於工業革命的公立學校教育稱為「傳統教育」,其主要目的是傳遞知識,訓練生產線的工人,現今仍有許多的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「單純的知識傳遞者」,在課堂中幾乎只採用講述法/直接教學法。

而隨著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的進步教育運動,一派教育學家開始提倡新式教學法,目的不只是傳遞知識,還有培養解決問題、溝通合作等等能力,瑟谷稱之為「進步式教育」。台灣的 99 課綱的「帶得走的能力」與 108 課綱的「素養」皆是在追求類似的目標,是以創新教學(如探究教學、科技融入教學等)來培養能力的教育風格。

瑟谷學校(Sudbury Valley School)1968 年創建於美國麻州,目前全球有超過 50 多所瑟谷學校,台灣瑟谷也在2021 年 9 月成立於新店。瑟谷採用的教育模式,和傳統教育、進步式教育完全不同,它沒有課程、沒有班級、沒有考試,重視學生的主體性,比起知識或能力,更加看重人格特質,更希望能協助學生自我實現,瑟谷教育是一種人本取向、以自主學習核心的教育模式(田慧,2020)。

比起好心地告訴學生: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,你要好好培養。」瑟谷的大人更可能以好奇的姿態問孩子:「你今天想要做什麼?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

進步式教育相信大人,瑟谷相信孩子

分辨一種教育手段屬於進步式教育還是瑟谷教育的簡單方法,就是想一想,這種手段信任的對象是大人還是孩子?

進步式教育雖然強調學習要與學生的經驗聯結,但是教師思考的仍然是「如何創造和學生經驗聯結的教學情境」,來讓學生學到「大人們認為重要的知識、能力、態度」;而瑟谷教育不這麼做,因為瑟谷的大人們相信,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主人,他想成為什麼樣子,比大人希望他成為什麼樣子更加重要,到最後,也只有孩子能夠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,瑟谷的大人們同樣相信,就算自己受益於某些知識,或發自內心覺得某一學科非常有趣,但只要孩子不想學,就不會得到益處。

好意顧名思義是「為對方好的心意」,但當對方不想要/不需要,就表示你提供的並不會讓對方更好。

如果你硬是希望對方接受你的好意,那你只是在滿足自己而已;不管是滿足自己的期待、撫平自己的恐懼、補償自己的失落…,總之出發點都不是單純的希望對方好。(p.160)

小孩自己學習,那需要大人幹嘛?

「去做你想做的,這樣就好。」媽媽的責任如此,這是我的選擇。我跟她之間的主要關係,就是逐步跟她核對她所提出來的每個選項,是否符合自己的設定期待。(p.94)

這就是瑟谷(或者說自主學習典範)和傳統教育、進步式教育非常不同的地方,大人不需再要求孩子往大人設定的目標前進,相反的,孩子必須提出自己的目標與對自己的期待,而大人只要支持、協助孩子往自己的目標前進即可,也就是大人會從教導者轉變成協助者、陪伴者,更像是 coach / mentor 的角色。

所以大人不能對孩子有期待嗎?

當我們說「不要強迫孩子活在自己的期待下」,並不是說大人不需要對學生有任何期待,只是當孩子不符合大人的期待,或者不想符合大人期待時,我們要提醒自己,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,學生永遠是他們自己生活的主人,也只有他們自己能夠評價他自己,所以應該由他自己來決定他期望成為什麼樣子。台灣瑟谷的機構負責人林睿育也表示,父母和老師不可能對孩子沒有期待

不被期待的孩子,等於被放棄的孩子。但我們是否也做好準備,當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,我們仍能保有對他們的愛與支持?。(p.127)

這個觀點也與禮德旭創辦人趙廷軒、前台積電研發處長/台大領導學程楊光磊教授的建議相似:可以和孩子討論自己的想法、期待和價值觀,也說明期待、價值觀背後的個人經驗。

然後也告訴孩子:「這是我的想法,不管最後你的決定是什麼,我都會支持你,但你要自己做決定,而且要自己負責。」

如果孩子最終選擇了和父母不同的路,表示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勇敢;如果孩子選擇了和父母同樣的路,表示父母把自己活成孩子值得追隨的對象。(p.127)

無論最後孩子是否長得和父母一樣,只要是他自己選擇的就好,因為那是他的人生,你可以給建議,但只有他自己可以負責。

你希望孩子長成怎麼樣的大人,你自己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

前面提到的「支持孩子追求個人目標」,算是瑟谷學校中,大人發揮的「直接功能」,而大人還有另一個「間接功能」,也就是做好孩子的成人典範:自己先努力過著經過審視的生活、為你的生活負完全的責任、不責怪世界和他人、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且有意義。

如同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(Fröbel)的名言:「教育無他,唯愛與榜樣而已。」你希望孩子長成怎麼樣的大人,你自己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。

大人不教,小孩真的可以長好嗎?

對於這個問題,我在《如何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》一文中有詳細地說明孩子活出自主人生的心理學基礎,而這本書也多次強調,父母是否給孩子信任與支持,是孩子能否展現天賦的關鍵:

一位現已中年的美國瑟谷舊生,在一次演講裡說,… 孩子能否活出天賦與才華,跟資質無關,關鍵在於身邊的人是無限支持,還是對他說:「你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學,做這些有什麼用,別人成功一定是個別例子,你哪有那麼幸運?」(p.111)

學校的真正核心基礎,是建立在一群健康、積極的父母身上,他們相信自己勤奮、負責的孩子。(p.225)

這個論點為我們帶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。

好消息是,作為父母,我們只要給予孩子信任、支持與自由,他就能夠展現天賦,成為一位瑟谷式菁英

壞消息是,身為(前)社區高中老師,我的學生從大人口中聽到的通常是:「你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學,做這些有什麼用,別人成功一定是個別例子,你哪有那麼幸運?」

如果瑟谷模式行得通的前提是大人的信任,那麼那些面對公立學校中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,我給予再多的信任、自由,他們還是會被父母的評價標準限制,甚至他們已經內化這份不信任,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斷,也不認為自己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

大多數孩子會內化自我懷疑的邏輯,這使得為自己負完全的責任幾乎成為不可能。(p.225)

瑟谷的不介入,在公立學校或許不完全適用

瑟谷的孩子可以長得好好的,是因為他們被完全信任,大人因為信任孩子,所以不安排任何課程,所以孩子們擁有無限的自由、時間去探索,但在一般公立學校,那些沒有被完全信任的孩子,他們的生活有一堆被安排好的課表、考試,可以讓那些不清楚自己人生意義的孩子跟著統一的進度表,身邊還有許多大人告訴他們:照著我們的建議生活就對了,照著做就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。

所以這些孩子可以不用認真思考人生目的,以及每一天要怎麼活,只要照著規定走,就可以假裝自己有在認真過生活。

這樣的強況下,如果老師完全「不主動介入」,孩子真的有辦法「過著經過審視的生活、為自己的生活負完全的責任」嗎?

因此我在想,面對這些孩子,也許我們還是需要稍微雞婆一點點(孩子沒有主動要求的情況下主動介入),例如抓小孩過來,溫柔且接納地問他: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在忙什麼?知不知道自己理想的生活長什麼樣?我這裡有些生涯探索的工具和方法,你要不要試試看?

想要將瑟谷模式轉化遷移到公立學校,發展出能夠幫助孩子成為自己、活得幸福的自主學習方案,還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嘗試與努力。

延伸閱讀:高中生如何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? 2 步驟教你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

探索更多來自 蘇倚恩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